| 姓名 / 聯絡資訊 |
|---|
| 徐碩君 |
我是一位擁有 17 年系統級軟體經驗的資深工程師,職涯足跡橫跨工業自動化 (Moxa) 的嵌入式底層開發到全球頂尖的資安防護領域 (Trend Micro)。我熱衷於解決最複雜的系統級挑戰,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的業務價值。
專精於 Windows 核心模式下的安全機制設計,成功主導了 Exploit 防護、BSoD 預防等關鍵系統穩定性專案。同時,我透過導入 Unit Test (覆蓋率 > 90%) 和自動化分析流程,大幅推動了工程效率和產品品質的革命性提升。
| 類別 | 技術細節 |
|---|---|
| 程式語言 | C, C++ |
| 作業系統與平台 | Windows Kernel/User Mode (Minifilter, API Hook), Embedded Linux, eCos, ARM64/x64 |
| 資安與系統 | Exploit Shield, BSoD Prevention Logic, Fileless Attack Detection, GitHub Actions (CI/CD), Unit Testing |
| 網路與通訊 | IPv6, IGMP, Modbus TCP, EtherNet/IP (ODVA Certified) |
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 Exploit Shield 開發: 設計並實作使用者模式 API Hook 模組,建立 Exploit Shield 機制,有效偵測並攔截多種新型態 Exploit 攻擊,顯著強化端點防護能力。
- 系統級穩定性創新 (BSoD 預防): 開發並實作BSoD 迴圈預防機制,透過紀錄與分析系統崩潰 (BSoD) 狀態,主動避免因自家或其他廠商驅動程式的相容性問題導致的系統持續崩潰。
- 跨平台移植: 成功將 API Hook 機制 與 使用者模式模組 完整移植至 Windows on ARM64 平台,擴展產品的相容性與市場覆蓋。
- 高效能監控框架: 設計並實作同步/非同步事件處理流程,以flatbuffers為基礎通訊格式,建立具備高度彈性的動態配置管理與外掛系統,確保高吞吐量下的行為監控效率,以及不同版本間的相容性。
- 整合 Intel® Threat Detection Technology (TDT),利用 CPU 級別的遙測數據和 AI,實作勒索軟體等進階威脅的行為偵測,顯著強化產品在硬體層面的防禦能力。
- 參與 Microsoft 新一代 Windows Endpoint Security Platform 的早期設計,與微軟工程師共同討論討論產品規格並協助測試提供報告。
- 核心模組品質提升: 主導導入單元測試 (Unit Test) 框架至核心模組,並成功將程式碼覆蓋率提升至 90% 以上,從根本上確保程式碼品質。
- CI/CD 流程建置: 建立基於 GitHub Actions 的完整 CI/CD 自動化流程,有效提升開發效率和部署一致性。
- 產品分析: 帶領團隊建立自動化的資料分析流程,將每週的產品 telemetry 分析時間從原來的 4 天/人 縮短為 1 小時。此自動化流程基於在客戶端運行的時間,設定的開關,以及錯誤訊息。
四零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Moxa)
- 工業網路協定領導: 獨立實作 EtherNet/IP 協定棧並成功取得 ODVA 國際認證;獨立於 Linux 平台上完成 Modbus TCP 協定堆疊實作。
- 系統效能優化: 大幅優化 eCos 上的 Serial-to-TCP 傳輸路徑,將極限傳輸效率提升超過 120% (從 40kbit/s 提升至 89kbit/s)。深入優化 無線網路漫遊 (Roaming) 邏輯,將斷線時間從 3 秒以上降低至 400ms 以下。
- 跨平台移植與成本優化: 主導硬體平台遷移專案,將舊有 x86 平台成功移植至 RDC 1610C 平台,提升系統效率並達成專案成本目標。
- 新平台底層移植: 成功將 Linux Kernel 與 RedBoot (Bootloader) 移植到基於 Freescale i.MX25 的新硬體平台。
- 底層驅動開發: 開發 MU150 晶片 Serial Driver;修改 Ethernet Switch Driver (DSA Driver),關閉 Kernel 轉發邏輯,改由 Switch 晶片硬體自行處理,有效降低網路流量對 CPU 的資源佔用。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電機工程學系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id$ 畢業於 200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