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我的模板GitHub - nehcuh/SecondBrain 到本地
- 本地安装ObsidianObsidian - Sharpen your thinking, 可以直接下载符合自己操作系统的安装包;此外,苹果用户可以通过
homebrew
直接安装,windows 用户可以通过winget
安装,linux 用户可以通过apt/yum/homebrew
等安装 - 打开 Obsidian, 然后选择打开 Vault, 打开刚才下载到本地的模板 !(99. Hidden/Attachments/open_vault.png)
- 打开模板的时候,Obsidian 会提示你是否开启 Community Plugins, 选择允许
- 最后,你会看到一个类似以下的界面,不要紧张,你现在不过是在编辑模式下,按一下快捷键
Cmd+E
或Ctrl+E
就可以切换模板的编辑和阅读模式 ![[99. Hidden/Attachments/first_view.png]] - 在 Obsidian 下面,可以通过
![[
来快速创建链接,并使得链接在当前笔记中可见,如果只希望做链接,而不希望内容可见,则使用[[
即可。
下面我会对当前的 Vault 模板进行简单介绍,主要聚焦在这个 Vault 不同仓库的目录的用途,不用紧张,你只需要知道这些目录是干嘛的,后续在介绍使用模板的时候,相应的快速创建入口,会创建不同类别的文件到不同的目录,因此,你需要首先了解下仓库(Vault)的目录:
- 仓库首页:个人觉得首页非常重要,其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
- 快速入口:用于快速创建需要的笔记
- birdview: 可以快捷的看到当前个人仓库有哪些内容,因此,需要能够做到抽取不同目录下的文件信息
- 待办和待阅:可以有一个页面,看到自己所有待办事项和待复习的事项 ![[99. Hidden/Attachments/homepage.png]]
- 目录结构:核心目录主要是基于
PARA
我对 PARA 的理解与实践 - 少数派 理念创建的目录04. Project, 05. Areas, 06. Resources
,和在此基础上,结合GTD
10分钟学会使用GTD做任务管理 - 少数派 理念,创建的01.Tasks
目录 ![[99. Hidden/Attachments/para.png]] - 笔记结构:从我个人工作和生活来看,笔记类别我划分为几大类,包括:
- 剪贴板:用于快速记录网络或其他地方的看到的有趣内容
- 灵感胶囊:用于记录一些快速闪过的灵感
- 笔记本(notebooks): 归属于同一主题的笔记的汇总
- 阅读笔记 (readwise): 这里我尝试了渐进式读书法玩转 Obsidian 06:如何用渐进式总结笔记,把知识交给未来的自己 - 少数派,因此单独设计了该类别,用于做读书笔记
- 周期笔记:譬如日记,周记(实际我也没做周记),我觉得这些笔记不需要单独特殊记录,只需要配置好模板后,通过抽取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笔记内容即可形成自己的周期性笔记
- 普通笔记:其他类别的笔记,我统一归类到普通笔记
GTD 即 Getting Things Done,我觉得其核心理念在于快速对事务的分类,在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有小事情过来,这时候,快速创建一个 todo item,一方面记录自己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强迫自己对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
在我的这个 OB 模板中,快速创建 TODO item,有两个入口,
- 第一个入口在
🏡 Homepage
中,点击快速导航栏中的✅ New Task
即可创建任务 - 第二个入口则是通过快捷键
Ctrl/Cmd+P
然后输入✅ New Task
即可创建任务 ![[99. Hidden/Attachments/new_task.png]] 所有新建的任务都会在01. Tasks
目录中,同时标签页也会弹出相应的任务编辑页签,譬如我这里创建了一个任务 "重写 OB 的模板使用说明",那么 Obsidian 就会打开一个任务,如下图所示: ![[99. Hidden/Attachments/task_template.png]]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这个 “待办项” 包含了一大堆的元数据 (metadata), 按照 GTD 的理念,当我们创建一个待办项的时候,同时就应该对该待办项有个认识,该待办是否立刻可以去处理,如果是的话,相应的元数据中的 actionable
就应该勾选上,否则就应该去除勾选。默认创建的新的待办都是 actionable
的,同时,相应的待办项也会有一个 startTime
, 默认为当前待办项的创建时间。
因为同时在实践 PARA
的工作方法,因此,相应的 task
理论上也应该有个归属,以方便在 Project
或者 Area
或者 Resource
中去追踪这个项目。当然,如果这个待办项 (task) 作废了,那就勾选上 archived
的标签,表示这个任务作废。
最后,当这个任务完成以后,在 ⚡️ Quick Context
中将相应的复选框勾选上,同时,还需要将任务的 metadata 中的 status 选上 #done
. 好吧,我这里做的不够智能,原谅我对 OB 配置不熟。下面截图中,我随手创建了一个 task,考虑到这个 task 没有归属,我又快速创建了一个 Area,命名为 PKM,用于链接所有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
![[99. Hidden/Attachments/done_example.png]]
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会议,相比普通的 task,我觉得会议应该单独列出来,因为考虑到会议后还有些内容需要补充,需要整理会议纪要等。因此,我单独创建了会议的模板,类似于 GTD,但是会单独放到目录 02. Meetings
中,当遇到会议的时候,我会快速创建一个会议。创建会议一样有两个入口:
- 通过
🏡 HomePage
快速导航栏的📅 New Meeting
按钮快速创建 - 通过快捷键
Ctrl/Cmd+P
然后选择📅 New Meeting
来创建 Meeting 下面是一个Meeting
的模板,核心信息包括:会议时间,地点,人物,内容,以及会议追踪 ![[99. Hidden/Attachments/meeting_template.png]]
我觉得 Fortie 关于 Para 的论述对普通人实践而言,还是比较难践行,因为包括 Area 和 Resource 的区分,真的好困难。后来看到少数派的网站上的一些人的分享,我觉得还是按照简单的方式来,即:
- 如果有固定时限需要完成的某个主题,譬如,我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某本书的阅读,就可以创建一个 Project 来跟踪这个主题
- Project 还可能会有 root project, 譬如某个需要持续时间比较长的主题,假设我负责采购引进并建设某个软件项目的时候,很可能会分多期来实现,因此,只需要设置子 project,不过我觉得不应该超过 2 个层级,层级一深,个人的精力会无法跟进
- Area 则用于定义为自己想要持续精进的领域,譬如,我最近希望能在 Rust 上深入学习下,那么,我会创建一个 Area 并命名为 Rust. 在我个人实践中,我发现 Project 和 Area 经常会有交集,譬如,我希望深入学习 Rust,于是,我会设置不同的目标,在这个月学习这个视频,在那个月学习那本书。因此,在 Project 下面,我可以链接到相应的 Area 中,如下图所示: ![[99. Hidden/Attachments/area_template.png]]
- 最后则是 Resource,我一般在这个类目会放些工作相关内容,有些很无聊的工作,我也懒得去梳理,一把丢到这个类目下,这个类目看的也比较少,省的影响心情。
其实,GTD 和 PARA 已经足够覆盖大部分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场景了,但是,还缺失一块内容,那就是画图,因为,前面的内容都是聚焦在文字上,而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去画图给人演示,或者自己去梳理脑图等,这里我强烈推荐的一个插件是 Excalidraw
, 可以通过鼠标直接去快速画图,用于演示流程图等。